不怕日本仔,怕了GST(刊登于光华日报2-4-2015)
文:黄汉伟 (阿依淡州议員)
在消费税实施前夕,我陪同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拜访了四间将在消费税执行前结束营业的小商。我们亲身聆听这些业者无奈的声音,媒体也大事报导了这些新闻。
阿依淡达明杂货店创立于1967年。东主在遇到刀匪枪匪打劫致伤他多次,他都不曽害怕而且还搏命还手,但他对于消费税的执行束手无策,只好结束营业。
大山脚万瑞安中药店创立于1941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入侵马来亚前。传统中药行有太多种类,搞不清那些要消费税,那些不要,连关税局都说不清楚。万瑞安熬过二战,不怕日本仔,但敌不过消费税,在2015年3月31日结束了两代人经营过总共74年的老店。
乔治市三条路和益号杂货店创立于独立前1955年,为街坊服务一甲子,没有能力面对消费税繁杂的程序,也结束营业。
威省柔府村中药店老板当了7年学徒,创业10年,总共在中药界17年。老板正值壮年,但面对消费税打退堂鼓,打算放弃小商事业,另谋他职。
上述在消费税执行前结束营业的例子不只发生在槟城,报章也动员各地的记者发掘结业的新闻,登了好大版位全马各地城镇小商敌不过消费税而宣告结业的新闻。
传统杂货店,中药店在面临消费税时首当其冲。我不竟怀疑到底政策制定人上至首相兼财政部长,众内阁部长,下至技术官僚有否认真思考过政策执行后的冲击,有否精密思考如何执行消费税?
首相兼财政部长纳吉在消费税执行前选择了巡视联邦直辖区关税局。首相是日理万机的任务,选择去那里巡视代表了首相关心什么事项。这个巡视关税局动作可被解读为首相关心征税的准备工作。
那么首相是否知晓无数小商在面对消费税大浪时灭顶了?首相是否在消费税执行前下来社会底层聆听小商的心声?以民为先的口号只是口号,实际上是以官为先。
进入经济严冬
2014年消费税法令有197条条文,但实际执行层面极广。在马币与外币兑换率创新低的当儿,消费税的执行使我国进入一个经济严冬。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发表言论称这是逾10年来华商对经济前景最悲观的一次。
首相太忙了,怎么还能兼任财政部长?在英联邦体制下,财政部长是重要的职权,英国、澳洲及印度,都没出现首相兼任财长职的情况。首相都不会兼任财长,以确保有明显的职权分立及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担任这两个不同的职位。首相及财长在职位上有互相牵制的作用,但是如果是同一人担任的话,那么不只失去了权力监督作用,反而也告诉大家执政团队无将才,走向一人专制的制度。
最近2名前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和敦达因,都作出相同的呼吁,因为首相与财长应是互相监督的职位。首相兼财长是前首相马哈迪在面对亚洲经济风暴及政治风暴时的权宜之计,但一转眼被采用了十多年。这种不专业的做法使到国家财经政策失衡及失序。
历史上征税所引起的风波多得是,美国人就曾为了英国人征过重的茶税引发了政治抵抗,导致了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第一声枪声。
十七世纪法国财政部长柯尔贝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征税的艺术就像从鹅身上拔毛,既要多拔鹅毛,又要少让鹅叫。”怎么马来西亚征消费税没有学会这一套,却使一些鹅活不下去了。
1 comment:
更惨的是,市面上一片混乱,很多东西都突然间“断货”,等再涨价?
实施一种新又复杂的政策时,是否应该分各阶段慢慢来适应而非猖促冒然?
Post a Comment